你們知道嗎?肉骨茶這個名字是從馬來西亞傳來的,馬來語的發音叫做「BAK-KUT-TEH」這個名字,我就覺得超級親切,就像我們臺灣的小吃一樣!說起來,這「TEH」的發音,很像閩南語的「茶」。
這道菜不只是一道菜,它還代表了許多歷史和故事。像是潮州胡椒風味的白派肉骨茶,或是福建的黑派肉骨茶,都是由中國南方的移民帶到馬來西亞後,發揚光大的美食喔!
許多觀光客到大馬都特地品嚐那香香的肉骨茶。尤其帶有一點胡椒味,真的很下飯,
尤其當地人超級愛那個帶有藥香和肉香的湯,喝起來真的是一口接一口,根本停不下來啦!那麼,大家知道肉骨茶湯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嗎?
肉骨茶的由來
肉骨茶,這道美食真的和它的背後故事緊緊相連,有時候,一道料理的起源可以講述好多好多的故事。
說起來,肉骨茶這道菜真的很有趣!想像一下大大的帶骨豬肉,經過長時間的熬煮,再加上滿滿的胡椒調味,香氣四溢~
尤其肉骨茶中一定要有胡椒這個神奇的調料,不止我愛,古人也超愛的!它的起源可追溯到遠古的印度,然後慢慢的被帶到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。
而且喔,馬來半島上的很多勞動力移民,他們發明了肉骨茶這道料理,主要就是要補充體力,真的超有歷史感的一道菜呢!
在家自己做肉骨茶的方法
所需食材 (供2-4人份)
- 豬骨 300-500 克 (推薦使用黑毛豬,更有口感!)
- 豬五花肉 300-500 克
- 炸豆皮 (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)
- 貢丸 (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)
- 金針菇 (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)
- 肉骨茶湯料一份
- 水 300 毫升
- 一顆整蒜頭
- 小束香菜 (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)
調味品
- 糖 (適量)
- 鹽 (適量)
- 白胡椒粉 (適量)
- 醬油一大匙
肉骨茶製作三大步驟
肉骨茶製作步驟1.
在鍋中加入冷水,將豬骨和豬肉放入後開火。當水滾後,關火並取出肉材沖冷水,備用。
請注意:開始煮煮之前請使用冷水哦!
肉骨茶製作步驟2.
在鍋中加入300毫升水、肉骨茶包、香菜和整蒜頭。當水滾後轉小火,慢煮約一小時。若使用電鍋,可直接燉煮一小時。
肉骨茶製作步驟3.
最後,加入自己喜歡的配料,像是貢丸、米血、豆皮和調味料,拌勻後再煮滾。熱騰騰的肉骨茶準備上桌,保證讓家人讚不絕口!
製作肉骨茶的偷吃步方法
簡單快速的美味—踏輕肉骨茶
踏輕肉骨茶是您追求效率與品質的首選。在現今忙碌的生活節奏中,許多人渴望能夠快速地準備出一道美味的佳肴。直接購買踏輕肉骨茶讓您不必花費大量時間去尋找和準備材料,只需按照簡單的步驟,即可輕鬆烹煮出傳統的馬來西亞風味。
保存完整的傳統風味
儘管您不需要自行準備繁瑣的材料,但踏輕肉骨茶依然保留了那獨特且令人懷念的傳統風味。選用上等的香料和優質的肉材,每一口都是一次味蕾的旅行,帶您回到那滿桌家鄉菜的溫馨時光。
輕鬆製作,享受家庭時光
不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準備食材和調味料,這意味著您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與家人共度。購買踏輕肉骨茶,您只需花費短暫的時間就可以製作出一道美味的料理,留下更多的時間享受家庭的歡樂和溫馨。讓美食成為家人之間的紐帶,增強彼此的感情。
藝人推薦
食尚玩家也有特別報導踏輕肉骨茶喔
現代生活與肉骨茶的選擇:傳統製作與踏輕的便捷之道
在現今忙碌的都市生活中,每一分鐘都是金錢,每一刻都承載著我們的熱情與夢想。面對繁忙的日程,我們經常追求效率,而傳統的烹飪方式往往因為其繁瑣和耗時而被忽略。肉骨茶,這道深受喜愛的傳統料理,當然也不例外。
自己在家製作肉骨茶,確實帶有一種原始的滿足感。從選材到調味,每一步都體現了對家人和自己的愛。然而,這樣的烹飪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,而這兩者在現代社會中顯得尤為寶貴。
而踏輕肉骨茶,正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。它綜合了傳統的口味與現代的便捷,省去了調味和長時間熬煮的過程,但味道仍然不減當年。購買踏輕肉骨茶,不僅能讓我們在忙碌中迅速享受到這道美食,更代表著我們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時間,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。
總結來說,無論是自己製作還是選擇踏輕,都是對肉骨茶這道料理的一種愛。但在現代社會,效率和便利往往成為首選。踏輕肉骨茶,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口味的追求,同時也適應了現代人的生活節奏,確實是現今最佳的選擇。
★遠東百貨-信義A13店★
📍地址: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 B3
📍營業時間:平日11:00-21:30/假日:11:00-22:00
線上購物網站:
https://donzdonz.com/COMPLEX/PEPPERDUCK
南投a1肉骨茶做法真空包外送在我們的生活中,許多傳統美食都因繁忙的都市生活而漸漸被邊緣化。然而,踏輕肉骨茶的出現為我們帶來了一線希望,重新喚醒了我們對這道傳統料理的愛與回憶。
踏輕肉骨茶不僅僅是一包速食,它是對傳統與現代生活的完美詮釋。在包裝裡,每一粒香料、每一塊肉骨,都蘊藏著獨特的風味和故事。當熱水注入,那濃郁的香氣瞬間充斥整個空間,仿佛帶領我們回到過去,重新體驗那家的味道、那憶的溫度。板橋松發肉骨茶包外帶
而最重要的是,踏輕肉骨茶省去了繁瑣的製作過程,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輕鬆享受到這道傳統美食。它滿足了我們對於效率和便利的追求,同時也不忘初心,堅持傳統的味道。新北肉骨茶做法外帶
所以,無論你是想快速享受一頓美味的午餐,還是渴望回憶起過去的美好時光,踏輕肉骨茶都是你的最佳選擇。現在就讓我們一起,帶著踏輕,重新找回那失落已久的味道,享受這份珍貴的時光。新竹肉骨茶配方湯料包推薦
一 當時,改革開放的春風剛剛吹起來,但我的老家太偏遠了,再好的春風到我們那里,也得跋涉千山萬水。所以,我們那里的莊稼還是長得不好,我們家糧食就總是不夠吃。大部分人家的糧食都不夠吃。 高中食堂只供應稀飯,干糧要從家里帶,都是清一色的紅薯:紅薯面餅、紅薯面窩頭,更多是紅薯面虛糕——發酵的紅薯面糊,倒進籠屜里,然后干柴烈火,半個小時后,臉盆大一塊虛糕就出籠了。隨后,用菜刀切成兩寸見方,我們叫它“四面見刀”。之后裝進網兜,走二十多里山路,趕往學校。每到周一,教室外的墻壁上,就掛滿了這種網兜。網兜各不相同,里邊卻都是清一色的紅薯制品。 虛糕水分大,冬天結冰,掰碎了泡進稀飯里,稀飯就變涼了;若是夏天,那就熱鬧了,虛糕上生出菌絲體,紅毛、綠毛、白毛、黑毛……五彩繽紛,偌大的墻壁,滿墻的網兜,像一幅壯觀的彩墨畫。我們就吃這種東西。通常飯前會打賭:各自掰開一塊虛糕,比誰拉出的黏絲更長,賭注是輸家替贏家洗碗。很多年后,跟女兒說起這事,女兒說,拔絲虛糕啊?你們可真會苦中作樂! 奇怪的是,吃了那么多年霉變食物,也沒見誰吃出病來。可見鄉下的胃是多么通情達理。當然,鄉下的胃跟城里的胃也沒什么不同,只是它好像更懂事,知道首先是生存權,然后才是發展權。我們一邊吃這些劣質霉變的食物,一邊拼命啃著書本,希望通過高考,把自己變成吃商品糧的城里人。 1983年,我如愿考上了大學。就是這一年,改革開放的春風已吹到了我們老家,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讓每個人都有了責任,連天氣都變得風調雨順。望著半屋子豐收的小麥,我媽對我妹妹說:“要是你哥晚走一年,就不用再啃那拔絲虛糕了……” 我媽說這話的時候,我正好走進學校食堂,雪白的大蒸饃,撲鼻的糧食香,恨不能把自己埋進那巨大的饃筐里。入校頭兩年,我很少吃菜,這固然有節儉的因素,日常用度都要從十幾塊的菜金里省出,但根本原因是用不著吃菜,大米細面足以讓我剛剛走出鄉下的胃獲得幸福感了。 二 不得不承認,我是個吃貨。讀了四年中文,最喜歡的詩人是蘇東坡,喜歡他銅板鐵琶大江東去的家國情懷,更喜歡他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生活態度,一首“無竹令人俗,無肉使人瘦。不俗又不瘦,竹筍燜豬肉”的打油詩,喚醒了在我胃里蟄伏十幾年的饞蟲。我不但開始吃菜,而且專吃肉菜。 婚后買的第一臺家電是洗衣機,好不容易娶了個媳婦,自然有巴結和嬌寵的意思;第二臺家電就是冰箱,對于一個吃貨,必須貯存足夠的大魚大肉。有兩年,家里接連出事,先是爺爺奶奶去世,接著是父母的手術,加上弟弟妹妹們上學,經濟上一下子就捉襟見肘了。為了還賬,我想賣掉那臺冰箱。媳婦說:“還是把洗衣機賣了吧。沒有冰箱,你的日子就不好過了。”那兩年,處處節儉,餐桌上卻從沒斷過肉。 國家取消糧票的時候,我家糧本上還有五百多斤糧食。我媽對于饑餓比我有更深的體會,對于糧食就更加情深意長。她常說,豐年留一手,荒年頂一斗。她不甘心地問:“五百多斤糧食呀,都是咱從牙縫里省下的呀,這就沒了?”我說,不是省下的,是吃不完剩下的。過去欠吃的,才用糧票來定量,現下糧食多了,不用控制了。我媽搖搖頭,又點點頭。 三 幾乎一夜之間,城里冒出了許多粗糧齋、農家院,吃粗糧成了一種時尚。我這人不追求時尚,我追求實惠。但凡我能做主,是從不進這種場所的,不得已進了,也決不動一口粗糧。對于這種糙舌頭剌喉嚨的東西,我早已深惡痛絕。 大學畢業三十年聚會時,同學們彼此讓對方嚇了一跳:“嗬,怎么胖成這樣了!”互相瞅著,怎么都無法跟多年前那些“豆芽”聯系起來。 聚會回來,就感覺到身體不適。起初以為是酒喝多了,可過了一周,還是沒能好轉,就去了醫院,一檢查,“三高”。我媽的娘家開過藥鋪,她多少通點醫道,說,病從口入,也從口出,該管管你的嘴了。 于是開始減肥。 沒想到減肥竟如此艱難。女兒介紹了一個專業營養師,擬訂了詳細的餐單和運動計劃。運動還好,花一萬多元買了套健身器材。那些日子,我很少出門,不得已也盡量繞開路邊的餐館……一個減肥周期下來,體重減了十七斤,去醫院復查,各項指標也趨于正常。42天,粗粗算了一筆賬,除去運動器材和付給營養師的一萬多元,家里的生活費也是翻了兩番!我媽說:“過去窮,總吃不飽肚子,如今減肥,只怕窮人也是減不起的……” 四 今年端午節,回到老家。剛進村界,就看見山坡上多了一些屋舍,心想,房地產總不會開發到這鄉野山村里來吧?正納悶,碰見了兒時的伙伴,說村里搞民俗開發,建這些民居,是租給城里人的。 果然,綠樹掩映的山坡上,瓦屋竹籬,圍起一座院落,院內有果樹,門前有空地,說是留給城里人的菜地。伙伴說,這一處宅子租金二十萬元,租期二十年。一多半已經定出去了。又說,給你留一處吧,等你退休了就回來養老。瞧咱這山,咱這河,咱這空氣,還有自己種的瓜果蔬菜…… 一時間又向往起陶家那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的田園生活了。心念一動,當時就定了一處。 突然有些恍惚——當年一邊吃著霉變的虛糕,一邊啃著書本,好不容易把自己弄成了商品糧,反倒吃成了“三高”;在城里生活了三十多年,不大不小也有了幾處房產,如今卻又規劃著回到山村養老了——這就是俗話說的“三十年河東,三十年河西”? 不過,有一點是現實而真切的,無論河東還是河西,處處都不再為肚子操心了,人人都在追求著更高的幸福指數。 也許,正像我媽說的:人呀,需要的不多,想要的多啊! >>>更多美文:心情隨筆
元,從一,從兀,始也。旦從日,從一,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。元旦(NewYear‘sDay,NewYear)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,也被稱為“陽歷年”。 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,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為農耕,定居在尼羅河兩岸,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泛濫有很大關系,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,尼羅河泛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,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,從中得知兩次泛濫時期之間大約相隔365天,同時還發現,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,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。于是,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,這便是元旦的由來。 在中國,“元旦”一詞最早出現于《晉書》:“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,其實正朔元旦之春。”公元1911年,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,推翻了清朝的統治,建立了中華民國。為了“行夏正,所以順農時,從西歷,所以便統計”,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(實際使用是1912年),并規定陽歷(公歷)1月1日為“新年”,但并不叫“元旦”。今天所說的“元旦”,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,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,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,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,并將公歷1月1日正式定為“元旦”,列入法定假日,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。 元旦是一個回眸與展望的節日。 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。 2021年是紅年。中國共產黨百年跋涉,2021年終成一座功績豐碑。100年來,中國社會滄桑巨變。從石庫門到天安門,從興業路到復興路,從站起來、富起來到強起來……中國共產黨與時代同步伐、與人民共命運,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,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勝利。終于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為現實,實現了對人民的莊嚴承諾。通過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一系列活動,讓全國人民進一步知黨史、感黨恩、聽黨話,更加和黨心連心。 2021年是“新冠二年”,疫情的消長跌宕仍然長期占據著話題榜首。世界范圍內的生產、生活方式都在被徹底變革,而國人在感染“清零”與防控常態化的使命感中,享受著獨一份的安全感。 2021年是“航天元年”。“天問一號”首飛告捷,搭載著“祝融號”火星車抵達了火星目的地——烏托邦平原;“神舟十二號”與“神州十三號”飛船陸續從酒泉出發,先后將6名航天員送入天宮空間站,開啟了我國航天員長期進駐在軌空間站的常態。 2021年是教育改革年。“雙減”以雷厲的手段找回了孩子的童年,讓讀書與學習回歸校園,教與學回歸理性與科學。 在如此大背景下,作為一個普通的鄉村小學退休教師,我在2021年讀紅書,抒真情。創作了詩歌、小說、散文、隨筆等30余篇作品,從不同角度贊頌黨的豐功偉績,為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領導全國人民取得的輝煌業績搖旗吶喊。 在元旦這個辭舊迎新的節日里,我期盼如下; 一、徹底戰勝新冠病魔。中國人民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,萬眾一心、眾志成城,取得了抗疫的輝煌成果。但是,從全球來看,抗疫形勢不容樂觀,相當嚴峻。我期盼在2022年,世界各國政府通力合作,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,徹底戰勝新冠病魔。 二、期盼“雙減”結碩果。期盼相關部門進一步釜底抽薪,堅決扼制校外培訓機構過多過濫,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,使義務教育優質資源不再稀缺;期盼廣大家長摒棄教育焦慮心理,不再被校外培訓機構裹挾,心平氣和地配合構建教育良好生態;最大的期盼是國家改革高考、中考招生制度……讓教育(特別是義務教育)回歸公益性、普惠性之初心。 三、期盼創作“更上一層樓”。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文字工作者,我在新的一年里,一定要秉持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,向世界展現可信、可愛、可敬的中國形象之理念,時刻關注脫貧奔康取得的偉大成就,力爭創作“更上一層樓”。 當2021年的最后一頁日歷在新年的鐘聲中緩緩脫落時,2022年元旦將撲面而來。你與我,還有我們的共和國,必定會相攜迎來又一個時間迅速壘起的365個閃光的日子。2022年,一切未知皆為好景。祝大家,健康,生龍活虎;財氣,如虎添億;氣運,虎虎生威;事業,如虎添翼! >>>更多美文:心情隨筆
1 你是否有預想過自己的30歲,或者,已經30歲的你,是否滿意當下的自己? 我身邊的很多同齡人,好像對30歲都抱有不同程度的慌張。盡管年齡帶給我們壓迫感,生活讓我們不敢大意,但是到了30歲,人生就真的“已成定局”了嗎?我從來不這么認為。 30歲的人生,不止乘風破浪,還有很多披荊斬棘的時刻。雖然辛苦,但只要步履不停,正視自己的需求,就可以一點點地打破邊界,追尋自己想要的一切。 別讓你的人生,受限于對年齡的定義。每一個30歲的人,都不必活成他人期待的樣子。一個人真正應該具備的,是自己的考量和判斷。 2 曾經讀過這樣一段話:“從現在起,我開始認真地選擇我的生活,我不再輕易讓自己迷失在各種誘惑里。我心中已經聽到來自遠方的呼喚,再不需要回過頭去關心身后的種種是非和議論。我已無暇顧及過去,我要向前走。” 年輕的時候,我們總要用力一點去抓住喜歡的事物。等到了垂暮之年,才會覺得來人間一趟不枉此行。 前幾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段話:“曾經以為30歲離自己很遙遠,如今才覺得只是一眨眼。以前非常避諱談論起年齡,而現在認為,它不過是一個數字罷了。” 寫下這段話的是我的一個朋友,27歲的時候她離開家鄉北漂,中間被家人催促過無數次,讓她回家找一份穩定的工作,再完成結婚生子的“人生大事”。她也好幾次猶豫地問過我:“你說,我還要堅持嗎?” 我只是告訴她:“很多人都對自己的人生選擇搖擺不定,因為無論做哪一種選擇,他們都沒有勇氣去承擔后果。害怕做錯選擇是人之常情,但決定你和別人不同的關鍵,還是在于你是否擁有掌握人生的魄力。” 朋友最終還是堅持了自己的選擇。現在看她,做著一份不錯的工作,也有了一筆可觀的積蓄,雖然愛情還沒有到來,但她一點都不慌張。她繼續默默地努力,相信該來的總會到來。 3 是啊,就算是30歲了,又怎樣呢?30歲其實只是一個數字,跟18歲或是20歲沒有什么區別。你大可以邁著步子向前走,去選擇想過的生活,以及最想成為的人。 人生最大的遺憾不是“我不行”,而是“我本可以”,比如“我本可以就讀喜歡的專業”、“我本可以去選擇更中意的愛人”、“我本可以拿下這次工作機會”…… 人生真的有無限的可能。什么時候開始突破現有的屏障,找到屬于自己正確的路都不算遲。30歲,我們照樣可以活得興高采烈、來勢洶洶,照樣可以不卑不亢,活出自己的模樣。 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——生活的壓力、工作的失意、學業的壓力、愛得惶惶不可終日……挺過來的,人生就會豁然開朗;挺不過來的,時間也會教你怎么與它們握手言和,所以不必害怕。 希望我們都能夠記住:能夠讓你后悔的,往往不是你做了什么,而是那些本可以讓你變得更好的事你卻沒有去做。 >>>更多美文:勵志文章
RR11DD45CEF55WEFE